(摘自《中国化工报》2019年1月7日)
据《中国化工报》2019年1月7日刊文,展望二o一九:低油价可能成为新常态。该文称,油价是世界经济的温度计,同时也是整个石油和化工产业链市场的起搏器和发动机。2018年,国际油价经过激烈市场博弈,最终向下突破低位运行。2019年,随着世界经济的调整减速,油价也将极大概率继续低位运行。综合国际政治经济多因素分析,低油价可能成为今后一个较长周期内的新常态。
综合来看,低油价的新常态或许已经到来。具体到2019年,预计纽约油价有望在40~60美元/桶的区间震荡,不排除出现极低油价。跟油价联动,国内煤炭价格也将回落,价格中枢下移。低油价、低煤价将向石化产业链传导,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体系都将重构。
低油价的影响将是深远的,除了直接影响石化业的价格体系,整个世界产业经济的未来格局都可能重塑。低油价将显著抬升传统油基能源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,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成本,从而延长油气能源产业的生命周期。沿着这个逻辑,在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中已经落后半程、油气资源家底丰厚、近来又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的美国,其幕后操控油市以达成长期中低油价的意图已若隐若现。若果如此,此前多年高歌猛进的新能源产业可能面临战略抉择。中国是全球新兴能源产业的领跑者,此时更当格外小心谨慎,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完善进步、持续提升其相对竞争力,另一方面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和尊重,审时度势、顺势而为,以免出现方向性战略性误判。